云内动力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时间: 2024-03-03 01:18:54 |   作者: 集团动态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公开披露》中汽车制造相关业的披露要求

  公司主流产品的下游客户主要为商用车企业,商用车产销量直接决定公司产品的需求。

  从国内商用车行业情况去看,2022年,商用车受前期环保和超载治理政策、油价处于高位等因素影响,整体需求放缓处于低位运行。根据中汽协反馈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18.5万辆和330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1.9%和31.2%。

  从国内内燃机行业情况去看,2022年全年内燃机市场整体仍呈现下降状态,根据中内协反馈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报告期内柴油机累计销量 428.66万台,同比下降29.88%,其中商用车用多缸柴油机全年共计销量167.01万台,同比下降43.81%。报告期内,受行业整体需求和市场结构变化的影响,公司累计销售各型发动机33.10万台,同比下降33.23%。

  根据生态环境部规定,自2022年12月1日起,所有生产、进口和销售的560KW以下(含560KW)非道路移动机械及其装用的柴油机都应实施非道路国四标准。针对非道路第四阶段排放法规的实施,公司积极做出响应节能减排要求,在非道路领域率先推广电控高压共轨技术,推出了YN经典两气门和DEF高端四气门系列全系列非道路国四产品,并开展专项市场拓展,推动非道路国四产品批量装机。

  公司工业级电子科技类产品业务所处行业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随着我们国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逐步扩大,应用领域持续拓展,技术创新体系更完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前景广阔。报告期内,公司工业级电子科技类产品销售规模保持稳定增长。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汽车制造相关业的披露要求

  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产品及用途、经营模式及业绩驱动模式均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主营业务为发动机业务和工业级电子产品业务。

  (1)公司生产的DEV系列车用柴油发动机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升功率、升扭矩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尾气排放满足国六法规排放标准,可匹配轻卡、中卡、轻客、皮卡、乘用车、自卸、重卡等车型,能够有效满足对应车型的动力性、经济性、环保性、舒适性等多样化需求。报告期内公司 DEV国六产品在主机客户的装机量稳步增加,装机份额稳步提升。

  (2)公司生产的YN、DEF系列非道路柴油发动机尾气排放已达到国家第四阶段法规排放标准,其中,YN经典动力系列适配经济型车型,DEF高端动力系列适配中高端车型,具有动力强劲、油耗低、噪音低、可靠性好的特点,目前配套产品主要有叉车、拖拉机、装载机、挖掘机、旋耕机和收割机及发电机组等。

  (3)公司研发的G系列汽油发动机具有低油耗、低成本、低速高动力等特点,主要匹配微卡、轻卡及皮卡等车型。公司推出的 G16、G20汽油机已在江淮、福田、上汽、山东凯马、成都大运、四川南骏、重庆庆铃等主流品牌商用车上进行搭载。报告期内,公司在加快汽油机产品在车厂量产进度的基础上,继续丰富汽油机产品应用场景,目前已在红塔皮卡、庆铃皮卡等车型上进行投放。

  全资子公司铭特科技主要从事各类工业级电子设备及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领先的工业级电子设备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前列。公司工业级电子产品广泛运用于加油(气)机行业、新能源充电桩行业、自助终端支付及新零售行业等几大板块。除立足传统卡支付系统业务外,铭特科技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力度,在汽车电子行业大力拓展汽车发动机传感器和线束业务,持续研发新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采购、生产、销售体系相对完整,业务较集中,采取“以销定产”模式,即:公司销售部门接到客户订单后,结合产品库存,下达销售需求计划,生产部门制定生产计划,组织生产。采购部门根据生产部门提供的生产订单,编制采购计划,下达采购订单,分批向上游供应商采购原材料。各生产车间根据生产计划生产产品,最后由销售部门完成产品营销售卖及服务。

  公司加大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力度,优化和调整产品结构,向发动机轻量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丰富和拓展发动机产品应用场景,继续巩固和扩大柴油机的优势地位,争取非道路产品取得更大的市场,培育和壮大汽油机产品和市场;保证原有工业级电子科技类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基础上,运用公司机电一体化的技术优势,向新零售及汽车电子产品方向进行战略转型。

  报告期内,公司发动机业务在国内主要有昆明、成都、青州、合肥四个生产基地,已具备年生产 75万台发动机的能力。公司G系列节能环保轻型商用车汽油机产业化建设项目产能设计10万台。

  公司发动机产品销售量同比下降33.23%,生产量同比下降34.27%,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商用车受前期环保和超载治理政策、油价处于高位、经济下行等叠加因素影响,整体需求放缓,导致公司车用发动机产销量较上年同期均有所下降。

  公司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工业设计中心及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研发平台为依托,通过加大研发经费投入,以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企业间合作等多种方式开展科技创新工作,不断建立健全企业的产品开发流程,搭建多形式的技术发展平台,将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全面提升自主研发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轻量化、油耗经济性、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均取得重大进展,发动机性能得到持续优化,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截止2022年12月31日,公司在发动机领域拥有有效专利295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201项,外观专利64项,发明专利30项。

  公司产品跨车用和非道路两大领域,配套范围覆盖商用车、乘用车、工程机械、农用机械、发电机组等板块。“云内”产品市场份额稳步提升,“云内”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云内”牌四缸柴油机产品质量达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免检标准。公司连续多年被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评为“中国内燃机工业突出贡献企业”、“中国内燃机行业排头兵企业”、“中国内燃机工业诞辰百年成就奖”;并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评为“全国机械工业先进集体”;被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评为“中国汽车零部件发动机行业龙头企业”和“全国百家优秀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连续六年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评为“中国机械百强企业”。

  公司持续开展营销精细化管理模式,强化售后服务能力建设,积极转变服务理念及创新服务模式,启动智慧后服务相关工作,不断提升 PDM、ERP、MES、CRM四大系统为核心的产品保障体系,进一步提升和细化国六产品售后服务能力,增强产品适配能力。公司在全国共设立了 45个驻外机构以及覆盖区域广阔的特约售后服务网点,现有2600余家特约售后服务站点和 50余家配件代理商,在天猫等网站建立云内动力旗舰店,加之引入“车机一体化”服务模式、远程监控技术及智慧后服务系统,形成了集产品销售、客户服务、配件供应、技术支持和信息收集为一体的营销服务体系。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继续保持“绝情抓质量”的高压态势,注重质量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执行质量管理流程,在“零公里故障率”和“千台故障项次”为零的强基工程、精品工程推动下,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产品检验等多个环节保证了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公司坚持以“产品品质全面超越合资品牌”为目标,通过拓展新媒体和传统渠道,进行品牌宣传服务、宣传产品及产品推广工作,已与国内主要整车厂形成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主导产品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具备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其中DEV系列柴油机美誉度已经逐步超越合资品牌,在市场上已得到广大用户的认可,收获了良好的口碑。DEF系列非道路柴油机品种齐全、产品配套范围广泛,品质表现同样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市场销量稳步提升。

  1、全资子公司铭特科技的工业级电子产品在加油(气)机支付系统、充电桩支付系统及自助设备支付系统等产品领域拥有行业领先技术实力,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在工业级电子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前列。截止2022年12月31日,公司在工业级电子产品领域拥有有效专利70项,实用新型专利49项、外观专利13项、发明专利8项。

  2、铭特科技下属子公司深圳市森世泰科技有限公司拥有车规级电子零部件产业化能力、传感器陶瓷芯片设计开发、车规级嵌入式软硬件系统研发能力、微弱模拟信号处理与应用能力以及复杂气体探测技术及模型算法等技术优势,其研发生产的传感器目前已有 20多种广泛应用于本公司发动机,其中氮氧传感器已小批量供货。氮氧传感器为森世泰国产化自主可控研发,并重点突破和掌握了氮氧传感器的核心技术---陶瓷芯片,所用的陶瓷芯片技术属于国内替代国外,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2022年,世界经济稳定增长态势终结、全球供应链遭受重创,面对严峻的经济发展形势,整个制造业的形势不容乐观,加上行业政策和行业周期的影响,公司遇到了发展近十年来最严峻的形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79,023.43万元,同比降低 40.34%;利润总额-129,797.08万元,同比降低2385.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0,594.38万元,同比降低1912.96%。

  一方面,受前期环保和超载治理政策、油价处于高位等叠加因素影响,2022年商用车市场整体需求放缓,购买力不足,公司发动机销量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因销量下降,单台发动机固定费用分摊成本上升,导致经营成本总体上升。另一方面,公司2021年上半年同时生产销售国五、国六发动机,下半年全面生产销售国六发动机,2022年则全年均生产销售国六发动机,与国五发动机相比,因国六标准刚刚实施,发动机核心零部件均属于进口件,导致零部件成本较高,毛利率相对较低。此外,公司为抢占市场,加大了产品促销力度。受上述因素影响,公司发动机产品毛利率为负值。

  按照排放法规和非道路第四阶段油耗要求开发项目产品,加快新产品的研发及投放市场的进度,优化老产品“五化”(智能化、平台化、标准化、轻量化、模块化)项目及产品经验推进流程。结合行业监管、应用场景及行业厂家的变化需求,进一步细化产品定位,提升产品在应用开发上的精准度,并持续优化产品性能指标,多方位实现产品的自主可控。

  对市场变化快速反应,根据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组合策略,通过成立专项市场推广小组,加大对终端市场的走访力度和对细分市场的专项拓展及有效突破,实现了公司产品在车用、非道路市场配套车型的全系列覆盖,逐步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

  公司通过推行质量管理和能力提升项目以及建立QMS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全面优化质量管理体系流程,全面提升系统精准分析解决质量问题的能力,有效杜绝内部质量问题的重复发生。

  按照全价值链体系增值的工作要求,从产品研发、工艺技术、采购、生产、销售服务以及职能部室等多方面持续推进精细化降本工作,通过实施财务和供应链金融集中管理,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公司持续强化DEV品牌传播,通过以市场和客户为中心,统筹兼顾全产品、全渠道、全市场,夯实市场基础,厚植品牌势能,实现传播声量、销量的闭环营销。同时通过全网的整合营销,深度传递产品及品牌市场影响力,打造产品良好口碑,提升了产品的美誉度。

  公司紧跟国家政策要求,践行低碳环保理念,持续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加大混合动力产品推广力度,形成传统动力与新能源动力并驾齐驱的产品战略布局,并加快氢燃料电池动力总成、电驱动桥总成的开发、布局。报告期内,公司以DEV系列发动机搭载控股股东云内集团旗下无锡明恒(公司持股9.09%)的混动变速箱,发布了“德润”新能源品牌,目前公司混合动力产品已对接福田、徐工、星锐、上汽跃进、四川南骏、陕汽等整车厂开展应用匹配开发及市场推广工作,搭载江淮车型已投放市场而且得到了很好的评价。同时公司进一步加大非道路纯电动产品市场推广力度,纯电动叉车将小批量投放市场,为公司后续在非道路新能源板块市场的拓展和上量奠定了基础。

  为深化国企改革,进一步健全公司中长期激励与约束机制,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激发管理层创新动能,报告期内公司有序推进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本次激励计划包括374名中高层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公司以1.54元/股的价格向激励对象共授予50,539,209股限制性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的2.56%。本次股权激励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创新动能,确保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加大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力度,不断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工业级电子产品,其中,第二代无感支付读取器在2022年已经实现批量生产并投入应用市场,为公司创造了新的业绩增长点,公司在加油(气)机支付系统、充电桩支付系统等方面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公司紧抓汽车电子行业发展机遇,传感器、线束产品业务规模持续增长,同时持续加快国产芯片替代验证及推广工作,其中,国六标准氮氧传感器项目获得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2022年度技术攻关重点项目审批通过,目前公司氮氧传感器已经实现批量生产。此外,公司紧抓市场开放机遇积极开发海外市场新产品,工业级电子产品海外市场收入同比增幅达97%以上。

  报告期内,柴油机累计销量前十家企业共销售柴油机313.73万台,占柴油机销售总量的73.19%,行业集中度依然较高。2023年,国家将继续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其中将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与住房需求和养老需求并列为三个刺激消费的重点领域,预计行业形势将有所好转。但在双碳目标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双重浪潮下,制造业技术升级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加之汽车排放升级和非道路国四标准实施等行业政策变化,各大汽车厂家和用户对发动机产品综合性能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在新能源、混合动力技术等方面,随着环保要求和国家政策的引导,非道路纯电动产品、混合动力产品等节能清洁的发动机产品市场占有率有望得到提升。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公司推进“十四五”战略落地、实现转型升级至关重要的一年。2023年公司将以“主动识变、敢于破局”为主题,主动适应新形势、紧抓新机遇,持续推动公司“十四五”战略规划的落实,坚持“数字云内”的战略定位,紧紧围绕“智能新能源动力总成和汽车电子”业务板块,持续引领排放升级、动力升级、汽车电子产品转型,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扭转公司发展的被动局面,全力推动公司转型升级,开创发展全新局面。

  2022年,商用车市场承压明显,持续低位徘徊。随着汽车市场的好转和公司一系列布局的落地,特别是产品的进一步优化和发动机核心零部件的进口替代,公司产品的盈利能力将会提升。同时公司全系产品配套覆盖面广泛,随着RCEP、国际合资合作加快,车用及非道路市场出口量需求将会增大。公司在聚焦传统内燃机业务的同时,紧跟技术发展和国家政策,加大技术创新,积极向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动力总成、电驱动桥总成等领域横向拓展,全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激发公司产业发展的新动能。随着新能源行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将为公司新能源业务板块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1)国内加油机行业,除加油机正常更新换代之外,公司正在将原有的电子专利技术与人脸识别技术相结合,研究开发新产品用以配套中石油(化)新零售智慧加油站,2022年公司第二代无感支付读取器已经实现量产,销售良好,该产品有望普遍的应用于加油机。

  (2)国外加油机行业,海外加油机市场EMV的迁移是拓展公司海外市场的一个重大机遇。公司将在保持国内市场领先地位的基础上,进行海外市场的开拓,加大海外市场的推广销售力度,助力公司业绩增长。

  (3)充电桩被纳入新基建,成为发展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的前置条件。出于碳中和等需求,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汽车发展趋势,有望持续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将有效带动充电桩需求的增长,公司配套的充电桩支付系统业务的业绩有望实现增长。

  (4)发动机传感器和线束产品均已实现批量供货,氮氧传感器、陶瓷芯片技术已成熟并已批量生产,随着产品品质的提升和外部市场的开拓,产品收入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2023年公司将紧紧围绕“主动识变、敢于破局”的工作主题,按照“三情机制”和“全价值链体系增值”的要求,持续优化传统燃油产品、快速投放新能源产品,全力推动公司转型升级,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完成产品研制、质量提升、市场推广和品牌提升、降本、内部管理提升等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加大数字化运用,将“数字云内”运用到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将ERP、MES、PDM、设备运维管理等系统的应用落到实处,完成数据的有效集成;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布局海外市场,扭转公司发展的被动局面,全力推动公司2023年目标任务的实现,奋力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

  车用柴油机方面:紧抓国家政策支持、市场回升、汽车厂陆续开始铺货等机遇,结合蓝牌新规和工信部下发的黄牌车型政策制定“一厂一策”营销策略及品牌差异化推广方案,抢抓市场订单;积极推进全自主可控车用产品在各主机厂的量产进度,确保柴油机销量高于行业平均增长率。

  非道路柴油机方面:进一步提高当前存量市场的装机比例并实现战略转型,实现在现有传统业务的基础上向大吨位配套转变,并充分运用平台资源,加强非道路新能源产品在小装、小拖市场推广力度,在非道路新能源动力市场实现突破。

  车用汽油机方面:加大汽油机商品市场宣传、推广力度,推进汽油机产品在南骏、庆铃等汽车厂的量产进度并逐步拓宽至冷链物流、工程自卸等车型上的推广搭载,促进公司汽油机产品大幅上量。新能源动力总成方面:公司将以“国内一流水平”为目标,进一步抓住先发优势持续加大混合动力产品的市场推广力度并加快完善插电式混合动力总成产品谱系和应用开发进度。加快汽油机增程式动力总成、氢燃料电池动力总成和电驱动桥开发进度,加快构建混合动力、增程式、氢燃料电池、氢燃料发动机、电驱动桥等产品组合。

  国际市场方面:充分利用欧洲能源价格上升和制造成本增加、中国占据东盟第一大出口市场位置、RCEP生效和中老铁路开运带来的有利条件,加大力度开拓车用和非道路国际市场业务,为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

  管理提升方面:一是强化员工能力提升,主动积极适应公司新能源战略转型的需要,把握和掌控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能力,提升系统集成能力。二是加大对重点项目、重要工作的考核力度,进一步强化公司内部刚性约束和强激励,强化干部任期激励、股权激励等激励政策的运用。三是强化内部管理控制,以《公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公司章程》等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为依托,围绕风控是目标,内控是手段,合规是底线的工作思路,强化公司人财物权的内控规范管理和监督,提升合规治理水平。

  (五)可能对公司未来发展的策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因素及对策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云内动力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